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章(1 / 2)





  徐友亮松口气,拿了这份卷宗去办理借调档案的手续。

  晚上回到县城,徐友亮一直把叶青送到大杂院门口。

  “你先寻访着,要不是咱们再去省城找档案。”

  “嗯!谢谢徐公安。”叶青说完迫不及待的跑了进去。

  徐友亮推着车子站在门口,忽然觉得有点失落,就像当初那只猫跑出去再也找不回来一样。

  晚上吃饭,叶青兴高采烈的跟吴家几个说这事儿。

  老吴也替她高兴: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总算是有点线索了。”

  吴婶却忧心忡忡:“新南市我听说过,都到外省了,离着咱们县可不近,要到省城坐火车,当天可赶不回来。”

  叶青笑笑:“我还没打算直接去那边,想先到老家看看,七八不离十了再去认亲也不迟。”

  老吴点头:“是这个理儿,反正前沟子村离着也不远,探听清楚了再去认亲也稳妥些。”

  老吴拿出纸笔画线路图讲解路怎么走,叶青认真听着,总觉得这个大洼乡前沟子村在什么地方听说过。

  第二天一早,叶青早早起来就出了门。

  拿着老吴画的路线图,出了县城一路找下去,走不到十几里路就到了村口。

  “小朋友,告诉我你们队长家在哪儿啊?”叶青看见几个捡柴禾的小孩儿,抓住一个问道。

  “姨姨!”那孩子一点都没怕,冲着叶青乖巧地叫了声。

  叶青开始就觉得这孩子眼熟,再仔细一看,也认了出来:“咦?狗娃子!你家在这儿啊?”

  怪不得听到村名有些耳熟,原来是头一次上省城时候,遇到的去看病的狗娃爹娘提过,他们就是大洼乡前沟子村的。

  狗娃子不由分说,拉着叶青就往自己家跑。

  “奶!娘!上次给江米条的那个姨来啦!”狗娃一进家门就喊。

  两间土坯子房,门上挂着个破棉布门帘子,帘子一掀,狗娃娘走了出来。

  “呀!大妹子,还真的是你!快进来!”

  叶青走进去,见不大的屋子盘着火炕,地上没什么家具,一张断了腿的椅子,墙角灶台上是空的,没有锅。旁边土坯子垒的台子上摆着碗筷,这就是一家子的全部家当了。

  狗娃娘搬过来断腿椅子架在土台子上,用袄袖擦了擦,热情招呼叶青来做。

  叶青刚坐下,就看见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走进来,穿着满是补丁的黑布斜襟棉袄,头发花白。

  “狗娃他娘,这就是上回你们遇到的好心人?”老妇人问道。

  “是啊娘,上次就是这个妹子给了我们粮票,还给狗娃子买的江米条吃。”狗娃娘说完又给叶青介绍,老妇人是自己的婆婆,狗娃的奶奶。

  叶青忙站起来:“大娘好。

  狗娃奶奶拉着叶青的手连连点头:“闺女你真是个好人啊,上回他们回来,我说无论如何也得好好报答人家,可就是再也没见得着你。”

  狗娃娘笑道:“那时俺娘还蒸了净面馒头让俺们给你带着,结果等了两天,也没看着你来搭车。”

  正说着,狗娃子把正在生产队干活儿的他爹也叫了回来。

  “大妹子,你咋来啦?队长在生产队开会呢,你找他啥事?”狗娃爹憨厚问道。

  叶青忙说道:“其实我也没什么大事,就是想打听个人。”

  “谁呀?”

  “咱们村的,叫叶福海。”

  狗娃家几个坐在炕头上相互看了看。

  “叶福海?咱们村儿有叫这名字的?咋没听说过?”狗娃娘问。

  “兴许是大名,平常都叫小名儿,正式名字没几个人知道。”狗娃爹猜测道。

  叶青又说了年纪,狗娃奶奶寻思半天说:“村里就两户姓叶的,这个岁数,除了原先村东头的叶老蔫,应该没别人。”

  狗娃爹点点头:“娘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,那户人家原先在村东头住着,后来城里招工,叶大叔有手艺就选上了,全家都搬走去了外省,妹子你认识他?”

  叶青估摸着对的上号,也不隐瞒,把寻亲的事情就跟他们说了。

  “我在惠安县找了很久,最后还是公安局的同志帮忙,这才找到了人,我今天是过来认亲的。”

  狗娃奶奶一听,眼睛都直了,从炕上下来一把拉住叶青,瞪着眼睛上下打量好半天:“你是大妮儿?”

  ☆、认祖归宗

  叶青心里一怔,大妮儿?难道叶福海还真有个流失在外的女儿?

  看叶青一脸不明所以的表情,狗娃奶奶哽咽着一把将她揽在怀里哭了起来:“我苦命的闺女儿哦!你在外面受苦喽,你那狠心的爹娘,当初咋就把你给卖了人呐!”

  叶青无语,还真误打误撞给碰巧了!

  冬天里农闲没啥活,四邻八家的妇女见狗子家来了生人,都凑过来在门口看热闹。一听狗娃他奶哭喊,话头里还是这么劲爆的内容,千里寻亲的戏码啊!几个妇女不用招呼就都挤了进来。

  “大娘,您先别哭,快跟我说说当年怎么回事?”叶青急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