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5章(2 / 2)


  卫希夷笑问:“那叫你什么?公子先?”

  “把公子去了吧,多狼狈的样子互相没看到呢?也是共患难过的,再这么客气的称呼,未免刻意啦。”

  卫希夷原就不讲究这些,笑吟吟地道:“好!阿先。”

  姜先的魂儿先从天灵骨上飘出去晃了半天,整个人骨头都轻了四两,重新落回地上,才故作不经意地叫了一声“希夷”。

  卫希夷:“嗯?”

  “虽是个笑话,还是与南君公主说一声吧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卫希夷笑弯了双眼,姜先的心情又随着这个笑容飘荡了起来。

  女莹对此事也是当笑话来看的,天上沙沙地落着雨,打在斗笠上,女莹的声音透过雨幕还是那么的清脆:“亏他想得出来!哎,他也不算笨了,这运气是真的很糟糕呀。”

  卫希夷道:“管他怎么想的,东西咱们是收下了。”

  女莹补充道:“派人道个谢吧^_^”

  卫希夷明白她的意思,含笑道:“是极是极,再向他抱怨抱怨。”

  姜先添上了一句:“连后半路的粮草,都有人给了呢。”

  三人一齐大笑。

  卫希夷派了长辛去见荆太子的使者,长辛是个实在人,憨厚极了,要多诚恳有多诚恳,完全不似会做戏的“机灵人”。无论荆太子的使者如何试探,都只能发现,长辛确是奉命表示感激的,也确实很感谢荆太子。

  荆太子得到了错误的信息,再开方便之门,这便是后话了。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  一行人借荆太子的便利,取道荆国南下。为防荆太子设计,诱他们深入而围攻,选的道路多是开阔之地,少走山路,以免被伏击。深入荆国,又有另外一样好处,可以探听到更多的关于蛮地的讯息。

  先是,关于荆伯的消息多了起来,也说明了为何荆伯放着故土暂时不回,非要南下不可。荆地少铜山,而蛮地多铜。荆伯已占据了其中一座铜山,昼夜不停,开采着铜矿进行冶炼,许多蛮人受他武力驱策,为他做着繁重的冶炼工作。许侯与南君通过联姻,才开发得比较成熟的矿区,便宜了荆伯。

  仅以高压威胁,并不能长久,荆伯又采取了怀柔的政策,纳当地蛮人部族领袖之女,又为随行二子娶蛮女为妻,稳固了在当地的统治。荆伯又在附近另建了一座新城,因铜矿而得名,为新冶城。

  陈去新冶城,荆伯更趁着南君不知所踪的机会,亲率大军攻占了十数座城池,分派二子、大臣驻守。蛮地动乱,正是他攻城掠地的大好时机,一面占领城池,一面也要感叹南君确实有点本事,居然能将蛮地治理得井井有条。不过,命不好,都便宜了他。

  人苦不知足,蛮地愈乱,荆伯能得到的愈多,便愈想多占些好处再回去。为了能够在蛮地取得更大的胜利,荆伯连去朝见申王的事情都暂且放下了,宁愿先割让与申王一些土地——能够在蛮地取得的利益更大。

  至于割让与申王的土地,离申国远,皆是飞地,荆的附近又没有大国可与荆国抗衡,待消化了蛮地的铜锡之物,再反手拿回来便是了。申王想兴兵拿回,路远长程,粮草兵马的消耗就够申王喝一壶的了。到时候谁赢谁输,还是未知之数,不是吗?

  得到的利益,令荆伯有些飘飘然,原本只想往南去,避开申王锋芒,两人并世称雄,现在他的心与胆都变得大了起来,改而想耗死申王,打败他,北上称王了。

  世间诸侯,凡有些实力的,又有几个没有这种想法呢?

  姜先沉吟道:“荆伯既能拉拢得到蛮人,便是说,蛮人内乱未止,情况还不算差。”

  女莹道:“是还不算差。荆伯在彼,是说太后她们,还未能掌控蛮地,此其一。能接受荆伯,便是有人不会记恨北人,此其二。双方对峙,我有机可趁,此其三。”

  犹豫了一下,卫希夷道:“看荆伯手段也是不差,能与他对峙这么久,未必只有太后,或许,王还在。”

  女莹道:“此其四。希夷,我能睡一个安稳觉啦。”

  卫希夷道:“且慢,先拿下一城,再安安静静地养神,好打下一仗。”

  女莹道:“雨中行军这许久,兵士也要整束休息的。”

  卫希夷碰碰她有些憔悴的脸,道:“先下一城,地方你选,办法我来想,会很快让你休息的。”

  女莹失笑:“不要新冶,动了新冶,荆伯得疯,我们立足未稳,不好。”因指与新冶较远之处。

  卫希夷道:“好。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人呢。

  不管是庚还是女莹,对唐先都没有恶意哈,只是担心熊娃。还有一种“闺蜜要嫁人了”的失落感而已,虽然还没嫁,关系都还没确定,但是看到自家白菜要被猪拱,会不开心啦。尤其鸡崽给她们的旧有印象并不太好,并且鸡崽现在这个样子呢,还不能打,看起来心眼儿又有点多,不够大气。

  相反,任续、容濯这些人,虽然对姜先追着姑娘跑有些不跑,但是自家猪崽会拱白菜了,还是很欣慰的。尤其这颗白菜还是白菜中的菁华品种。

  ☆、第89章 有进步

  卫希夷用了一种女莹前所未闻,却又完全能够接受的办法,拿下了她指定的城池。

  用的还是在中山时对五国用过的老办法——诈开城门,混进城去。办法不管有多老,够用就行。当然,根据现在有的条件,对这个方法也做了一点改良。

  先是,派人侦知此处小城不是屯兵之所,只是寻常驻守之处。若是一个不小心挑错了受害者,一头冲进去,发现里面是个兵站,全无百姓,岂不是自投罗网?

  得知里面并无重兵把守,卫希夷便放心施为了。

  卫希夷对长辛道:“你与我去,点点荆太子所与之物还剩多少。”

  到了后队,见荆太子所赠之物还有一半儿没用。本次行军从一开始便是她安排的,女莹未曾带过这么多的队伍,一应行伍之事也是她纠正规范的。她有心教授女莹一应办法,做得比自己行军时还要周到仔细,以为规范。物资的使用十分有序,每日巡查,以防被雨水浸坏,拆封使用的时候却是依次解拆,而非每一车、每一箱都拆得乱七八糟。

  卫希夷点着尚未拆封的几车,对长辛道:“就是它们了!拣封漆清楚的搬出来。”

  荆太子所赠之物,皆是荆国旧土的库藏,上面的封漆,有各府库的漆印,还有部分是荆太子的漆印。东西也是荆国的东西,封印也是荆国的封印,连赠送的人,都荆太子本人。往来文书,也是画的荆国官员的花押。只不过这中间又发生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而已。

  接着,卫希夷又按照相貌,挑选了一队押运的兵卒。放弃了高大健壮的部分北方兵卒,而选择了一些看似瘦弱,面貌上有南方特征的士卒。命士卒们脱下号衣,改着杂乱无章的当地服色,也有着草鞋的,也有穿及膝短裤的,蓬头垢面,颇类农夫。再选几个有胆色,能言会道的头领,仿着荆太子派的使者的模样换的衣裳。

  命他们伪称荆太子派来运送祛湿防潮的辛椒等物。

  荆太子近来有些与兄弟们争相表现、拉拢之意,荆国上下不说人皆尽知,上层也是得到了风声。闻说太子“体恤”,是再不相疑的,胡乱检查了一下印信。这印信自然也是伪造的,荆太子向卫希夷赠予物资之时,卫希夷是全套都见过的。她自来聪颖,心灵手巧,亲自操刀,仿了个假的= =!

  城非大城,守城士卒也不多,统共不过五百来人。地处南方,从饮食上便开始祛湿防潮,这些都很常见,也不显特殊。近来又是阴雨天,这些物品便成为常用必备之物,按期便有相应军需送到。